“我要是死了,你会怎么办?”爷爷随口一问,孙子的反应令人大笑 这都可以? 你要是死了该多好
原标题:“我要是死了,你会怎么办?”爷爷随口一问,孙子的反应令人大笑
孩子的模仿行为,从出生就已经开始了。《发展心理学》说:“模仿是人类所有学习的基础。”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模仿,他的模仿行为和其他敏感期交汇在一起,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。
这不,就有因为孩子不正确的模仿,闹了笑话。
王爷爷今年七十多岁了,对于小孙子喜欢的不得了,恨不得走到哪里都带着,小孙子也是虎头虎脑伶俐可爱。
王爷爷带孙子在外面玩,王爷爷突然问孙子:我要是死了,你会怎么办?
没想到这小家伙不知从哪找来一根木棍,有模有样的跪在地上拜起来,嘴里还念念有词,大哭着说:爷爷啊爷爷你一路走好啊!等等,好像王爷爷真的去世了一样。
孙子的回应令人吃惊,爷爷当场慌了,旁边围观的路人却笑得不行。
王爷爷赶紧拎起孙子回家。原来王爷爷走哪都带着孙子,孩子刚和爷爷参加完一场葬礼,便全部记下来有模有样的学起来,爷爷却尴尬的不行,之后有些地方就再也不带着孙子去了。
由于孩子善于模仿的天性,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就变得尤为重要。家长的所有表现都会变成一面镜子。
因为婴幼儿时期,孩子的好奇心特别强,模仿能力也会变得更为突出,但是孩子还不能分辨事情的好坏。
0到1岁是孩子的无意识模仿期
研究表明,婴儿在出生后的4个小时中,就已经具备了模仿能力。这个阶段的宝宝,由于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发展不足,模仿行为主要体现在脸部肌肉运动。当你笑的时候宝宝也会对你笑,当你吐舌头的时候宝宝也会和你吐舌头,其实这就是一种模仿。
一岁以上的孩子进入行为性模仿期
一岁左右的宝宝进入行走敏感期,大运动的发展让他们的行为能力越来越好,宝宝对周边成人的观察越来越细致,宝宝会开始选择性模仿妈妈的言行。等到孩子进入一岁半左右,就会进入一个模仿敏感期,在2岁左右表现得最为明显,一直持续到三岁左右。
孩子三岁以后,会进入社会性模仿期
三岁的孩子,模仿能力增强,语言能力发展,肢体动作也更丰富。他们不仅会模仿各种行为,还可以把行为协调起来系列模仿。
尊重孩子的天性,适当给予空间
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使然,处在模仿敏感期的孩子有强烈的欲望模仿、学习,不需要父母刻意的教导。但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文明,做好自己。同时父母也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,尊重孩子的天性发展。不可以因为孩子模仿不正确的事情就责骂孩子,剥夺孩子模仿的权力。家长要耐心的引导孩子,孩子是在模仿中成长的。
引导孩子正确的模仿
因为儿童模仿的对象主要是父母,而儿童由于年龄小,无法辨别事物的好坏,所以此时父母必须发挥好引导作用,让儿童模仿一些好的行为,纠正不良的行为。
小孩子喜欢去模仿,并不是为了去学习大人,而是觉得模仿大人比较好玩,好像自己也变成了大人。
孩子模仿通常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,所以家长可以从他们的兴趣入手,让他们有意识的进行模仿,明确他们模仿的目的。
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动画片,就可以选择内容向上的动画形象对其进行引导,有些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要给孩子示范。
还有一些好的绘本可以读给孩子听,帮助孩子正确的有目标的进行模仿很重要。
放慢脚步,满足孩子的模仿需要
模仿,是孩子学习的方式。
宝宝能够通过模仿学习进行自我创造。
模仿敏感期的时候,建议妈妈们尽量放慢自己的动作,让宝宝尽情地模仿,满足宝宝的模仿需要,给他成长空间。孩子的模仿能力是考验父母品格的炼金石。
如果孩子身上出现问题的时候,不要急着责备孩子,先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出了问题。
这个特殊的阶段,不仅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博弈,也是作为父母的我们与自己的博弈。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,孩子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。
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,也是自身不断学习和感悟的过程。最好的家庭教育,就是闭上你的嘴,抬起你的腿,走好你的人生路,演示给你的孩子看。